欢迎您访问贵州君航素质教育学校,专注青少年成长教育!
贵州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贵州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

丰富的教育课程+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 感恩教育 行为矫正 特长培养 励志教育 德行教育

  • 1孩子入学,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心理辅导,发掘问题根源,定制教学方案!

  • 2半封闭式军事化教育,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,使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!

  • 3专业同步文化辅导,在改变自身行为习惯的同时,文化课程同步补习!

  • 4生活体验式教育,让学员亲身参加田间劳作,方知父母生活艰辛!

  • 5感恩辅好孩教育,让孩子学会感恩,用感恩之心去回报生活,回报父母!

如何通过能力培养预防孩子出现厌学情绪?
来源:   作者: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29
一、培养 “学习能力”:帮孩子掌握 “能学好” 的方法,减少挫败感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“想学却不会学”—— 比如上课听不懂、作业不会做,长期积累挫败感后,逐渐放弃学习。家长需针对性培养学习能力,让孩子...

一、培养 “学习能力”:帮孩子掌握 “能学好” 的方法,减少挫败感

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“想学却不会学”—— 比如上课听不懂、作业不会做,长期积累挫败感后,逐渐放弃学习。家长需针对性培养学习能力,让孩子觉得 “学习有方法,我能学会”:4cf27d075d936d91b2f5bf2b7067717a.jpeg
  1. 培养 “目标拆解与时间管理能力”:让学习变 “可控”

    • 具体方法:教孩子用 “小目标拆解法” 应对学习任务,比如面对 “周末完成语文作文 + 数学试卷”,引导他拆成 “周六上午写作文(先列提纲再写正文),下午做数学试卷(先做选择题,再做应用题),周日上午检查修改”;

    • 工具辅助:给低年级孩子用 “可视化时间表”(如贴卡通贴纸标注 “9:00-9:30 背单词”“10:00-10:40 做数学题”),给高年级孩子用 “任务清单”(完成一项打勾);

    • 话术引导:“咱们把‘写作文’拆成‘想主题→列提纲→写开头’三个小步骤,每个步骤只花 20 分钟,是不是比‘直接写一篇作文’轻松多了?你觉得先从哪个步骤开始呀?”

    • 原理:孩子对 “庞大任务” 易产生畏难情绪,拆解后的小任务更易完成,每完成一个小步骤都能积累 “我能做到” 的信心,减少对学习的抵触。

  1. 培养 “主动思考与提问能力”:让孩子从 “被动听” 变 “主动学”

    • 具体方法:孩子做题时,不直接给答案,而是用 “提问” 引导思考,比如数学题不会做,不说 “这道题应该用加法”,而是问 “题目里问的是‘一共有多少’,咱们需要先找到‘已经有多少’和‘又多了多少’这两个信息,你能从题目里找出来吗?”;

    • 鼓励提问:孩子问 “为什么” 时,不敷衍 “别问这么多,记住就行”,而是说 “你能问这个问题特别好,说明你在认真想 —— 咱们一起查课本 / 问老师,找到答案好不好?”;

    • 场景实践:每天花 5 分钟让孩子 “当小老师”,比如 “今天老师教了乘法口诀,你能不能教妈妈一句,再说说为什么这么算呀?”—— 教别人的过程能帮孩子主动梳理知识,强化理解。

    • 原理:被动学习易让孩子觉得 “学习是应付任务”,而主动思考和提问能让孩子参与到 “探索知识” 的过程中,感受到 “学习的乐趣”,减少厌学情绪。

  1. 培养 “错题复盘能力”:让孩子从 “怕犯错” 变 “会从错中学”

    • 具体方法:帮孩子建立 “错题本”,但不只是抄题,而是引导他记录 “错题原因”(如 “没看清题目要求”“公式记混了”“思路错了”)和 “正确思路”;

    • 复盘流程:每周花 20 分钟和孩子一起复盘错题,比如 “这道题上次错是因为没看清‘至少’两个字,这次再遇到类似题目,咱们先圈出关键词,好不好?”;

    • 正向引导:孩子犯错时,不说 “你怎么又错了,这么粗心”,而是说 “犯错很正常,咱们找到错的原因,下次就能做对了 —— 你看,这次你发现了‘没圈关键词’的问题,这就是进步呀!”

    • 原理:孩子若怕犯错、怕被批评,会逐渐逃避学习;而培养错题复盘能力,能让孩子明白 “犯错是学习的机会”,减少对 “做错” 的恐惧,更愿意主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。

二、培养 “情绪管理能力”:帮孩子应对 “学习中的负面情绪”,不被情绪左右

孩子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 “烦躁、焦虑、挫败” 等情绪,若不会管理,易把 “情绪” 等同于 “学习本身”(如 “我学不会,所以我讨厌学习”)。家长需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,让他学会 “疏导情绪,再面对学习”:
  1. 教孩子 “识别情绪”:先知道 “自己怎么了”,再想办法

    • 具体方法:用 “情绪词汇” 帮孩子命名感受,比如孩子写作业时摔笔,不说 “你怎么这么暴躁”,而是说 “你现在是不是觉得‘这道题太难,想不出来,特别烦躁’呀?”;

    • 工具辅助:给孩子画 “情绪脸谱”(如开心、烦躁、委屈、着急),让他在情绪不好时指认 “自己现在像哪个脸谱”,帮他清晰表达情绪;

    • 话术引导:“当你觉得‘烦躁’的时候,咱们可以先停下来,跟自己说‘我现在有点烦躁,需要休息一会儿’—— 先认清情绪,咱们再想办法解决问题,好不好?”

    • 原理:孩子若无法识别情绪,会用 “哭闹、摔东西” 等极端方式发泄,进而逃避学习;而能清晰命名情绪,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,能让孩子从 “被情绪控制” 变成 “能察觉情绪”。

  1. 教孩子 “情绪疏导方法”:有具体方式缓解负面情绪

    • 分场景提供疏导方法:

      • 烦躁时:“可以去阳台深呼吸 10 次,或者捏捏减压玩具,等心情平静了再回来写作业”;

      • 焦虑时(如考前):“咱们一起做‘手指操’(伸出手指,依次弯曲,边弯边数‘1、2、3、4、5’),或者把‘担心的事’写在纸上,比如‘担心考不好’,再写下‘我可以做的准备’(如复习错题、认真读题)”;

      • 挫败时(如努力后没考好):“可以跟妈妈 / 爸爸说说你的委屈,或者去跑步、跳绳,把不开心的情绪‘发泄’出去,然后咱们一起看看‘下次能怎么改进’”;

    • 关键:让孩子提前掌握 2-3 种适合自己的疏导方法,避免情绪来临时 “只能逃避学习”。

    • 原理:负面情绪若积压,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 “厌恶联想”;而有具体的疏导方法,能让孩子明白 “情绪可以管理,不用靠逃避学习来缓解”,减少厌学的冲动。

  1. 培养 “积极心态”:帮孩子从 “我不行” 变成 “我能行”

    • 具体方法:教孩子 “积极自我对话”,比如遇到难题时,不说 “我肯定不会”,而是说 “我现在还没学会,但只要我慢慢想、慢慢学,肯定能学会”;

    • 案例引导:跟孩子分享 “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”,比如 “妈妈之前学做饭,第一次炒鸡蛋炒糊了,当时也觉得‘我不行’,但后来我多试了几次,慢慢就学会了 —— 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,也像‘炒糊鸡蛋’一样,多试几次就能解决”;

    • 强化正向认知:孩子完成有难度的任务后,说 “你刚才遇到这道难题,没放弃,一直试着想办法,最后终于做出来了 —— 这说明你特别有毅力,遇到困难不轻易认输,这比做对题目更重要”;

    • 原理:孩子的 “自我认知” 会直接影响学习态度,若觉得 “我不行”,会主动放弃;而积极心态能帮孩子建立 “我有能力克服困难” 的信念,更愿意坚持学习,减少厌学情绪。

三、培养 “问题解决能力”:帮孩子面对 “学习中的实际问题”,不逃避

孩子厌学常因 “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”(如 “听不懂老师讲课”“和同学闹矛盾影响学习”),长期积累后,选择 “逃避上学、逃避学习”。家长需培养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,让他学会 “主动面对问题,而不是逃避”:
  1. 教孩子 “问题拆解”:把 “大问题” 拆成 “能解决的小步骤”

    • 具体案例:孩子说 “我听不懂数学老师讲课”,引导他拆解问题:“是老师讲得太快,没跟上?还是某个知识点没学懂,后面的就听不懂了?或者是上课容易走神,没听到重点?”;

    • 对应解决方案:针对 “讲得太快”,可以 “让老师慢一点,或者课后问同学”;针对 “知识点没懂”,可以 “课前预习,或者课后找老师补”;针对 “容易走神”,可以 “上课盯着老师,或者记笔记提醒自己”;

    • 话术引导:“遇到‘听不懂’的问题,咱们先拆成‘哪里听不懂’‘为什么听不懂’,再找对应的办法 —— 你觉得现在最需要先解决哪个小问题呀?”

    • 原理:孩子面对 “大问题” 时易产生 “无力感”,拆解后能让他找到 “可着手的小步骤”,明白 “问题能解决”,减少逃避的想法。

  1. 教孩子 “主动求助”:让孩子知道 “遇到问题可以找帮助”

    • 具体方法:教孩子 “求助的具体话术”,比如向老师求助:“老师,刚才您讲的这道题,我没听懂,能不能再给我讲一遍?”;向同学求助:“这道题你会做吗?能不能跟我说说你的思路?”;

    • 消除 “求助羞耻感”:跟孩子说 “每个人都会遇到不会的问题,求助不是‘笨’,而是‘想办法解决问题’—— 老师和同学都愿意帮助主动提问的人,你试试看,肯定会有收获”;

    • 场景模拟:在家和孩子模拟 “向老师求助” 的场景,让孩子练习开口,减少实际求助时的紧张;

    • 原理:孩子若怕 “求助被嘲笑”,会把问题藏起来,逐渐积累成 “厌学”;而主动求助能力能帮孩子及时解决问题,避免问题恶化,减少对学习的抵触。

  1. 培养 “复盘总结能力”:从 “解决问题” 中积累经验,越学越顺

    • 具体方法:孩子解决问题后,引导他总结 “经验”,比如 “这次你通过‘课后问老师’听懂了知识点,下次再遇到‘听不懂’的情况,是不是就知道可以‘主动找老师帮忙’了?”;

    • 失败时的复盘:孩子尝试解决问题但没成功(如 “问同学没问明白”),不说 “你怎么连这点事都做不好”,而是说 “这次没问明白,没关系 —— 咱们想想,是不是‘问的方式不对’(比如没说清‘哪里不懂’),还是‘找的同学也不会’?下次可以试试‘问老师’,或者‘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,集中问’”;

    • 话术引导:“每次解决完一个问题,咱们都总结一下‘下次遇到类似情况,怎么能做得更好’—— 这样你会越来越会解决问题,以后学习中遇到困难,就不会慌了,对不对?”

    • 原理:复盘总结能让孩子从 “一次解决问题” 变成 “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”,逐渐形成 “我能解决学习中各种问题” 的信心,从根本上减少厌学的可能。

关键提醒:能力培养的 “3 个核心原则”

  1. 不 “急于求成”:能力培养是长期过程,从 “小场景” 开始

比如培养时间管理能力,先从 “每天管理 20 分钟写作业时间” 开始,再逐渐延长;不要求孩子 “一次就学会”,允许他在实践中慢慢调整,避免因 “达不到要求” 产生新的挫败感。
  1. 不 “替代孩子”:家长做 “引导者”,而非 “执行者”

比如孩子不会拆解问题,家长引导他 “问自己 3 个问题:问题是什么?原因有哪些?能做什么?”,而不是直接帮他列出 “解决方案 1、2、3”;让孩子在 “自己思考、自己尝试” 中积累能力,避免形成 “依赖心理”。
  1. 结合 “孩子特点”:根据年龄和性格调整方法

低年级孩子适合用 “游戏化方式”(如用卡通贴纸做时间表、用积木辅助理解数学题),高年级孩子适合用 “自主规划”(如让他自己制定学习计划,家长提建议);性格内向的孩子可以先 “在家模拟求助场景”,再到实际场景中实践,避免因 “不适应” 放弃。
总之,通过能力培养预防厌学,核心是 “让孩子拥有‘能应对学习挑战’的底气”—— 当孩子掌握了 “能学好的方法”“能管理情绪的能力”“能解决问题的思路”,他在学习中会更少遇到 “无力感”,更多体验 “成就感”,自然不会轻易产生厌学情绪,反而会主动探索、愿意学习。


阅读:10次
微信咨询

微信咨询

招生咨询

招生咨询

电话

微信

报名

顶部

左侧浮动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