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贵州君航素质教育学校,专注青少年成长教育!
贵州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贵州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

丰富的教育课程+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 感恩教育 行为矫正 特长培养 励志教育 德行教育

  • 1孩子入学,专业心理老师一对一心理辅导,发掘问题根源,定制教学方案!

  • 2半封闭式军事化教育,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,使学生具有自我控制能力!

  • 3专业同步文化辅导,在改变自身行为习惯的同时,文化课程同步补习!

  • 4生活体验式教育,让学员亲身参加田间劳作,方知父母生活艰辛!

  • 5感恩辅好孩教育,让孩子学会感恩,用感恩之心去回报生活,回报父母!

爸爸怎么帮助孩子戒除网瘾
来源:   作者: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04
爸爸帮助孩子戒网瘾,核心是**“做孩子的引导者,而非管理者”**——孩子的自控力、认知成熟度远不如成人,沉迷网络往往是“现实需求没被满足”(比如缺陪伴、缺成就感、缺兴趣出口),所以不能靠强硬禁止,而要靠“...

爸爸帮助孩子戒网瘾,核心是**“做孩子的引导者,而非管理者”**——孩子的自控力、认知成熟度远不如成人,沉迷网络往往是“现实需求没被满足”(比如缺陪伴、缺成就感、缺兴趣出口),所以不能靠强硬禁止,而要靠“理解需求、搭建现实快乐、慢慢拉回注意力”。结合爸爸的角色特点(更易成为孩子的“榜样”和“伙伴”),具体可分5步推进:1a670ddd-96fb-4e78-a792-ac257896f0d9.jpg 第一步:先“摸清真相”,别上来就贴“网瘾”标签 很多时候,孩子“看起来沉迷网络”,背后藏着深层原因。爸爸先别急着批评,先花1-2天观察清楚: - **孩子沉迷什么?** 是手游(比如王者荣耀、我的世界)、短视频(抖音、快手),还是社交软件(微信、QQ)?不同内容对应不同需求:    - 玩竞技类游戏:可能是想赢、找成就感,或想和同学有共同话题;    - 刷短视频:可能是觉得“无聊”,或想通过搞笑内容缓解学习压力;    - 聊社交软件:可能是想交朋友、怕孤独。   - **孩子什么时候玩?** 是写完作业玩,还是偷偷躲着玩?是周末玩很久,还是平时也熬夜玩?   - **孩子玩的时候,家里是什么状态?** 比如爸爸在刷手机、妈妈在看电视,没人陪孩子说话,孩子只能靠网络打发时间?   先搞清楚“为什么玩”,后续引导才不会“一刀切”,也能避免孩子觉得“爸爸根本不懂我,就知道管我”。 ### 第二步:爸爸先“以身作则”,别做“双标家长” 孩子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——如果爸爸下班回家就躺沙发刷手机、看视频,却对着孩子喊“别玩游戏了”,孩子只会不服气:“你都玩,凭什么不让我玩?”   所以爸爸要先“做好榜样”:   - **固定“无屏幕时间”**:比如吃饭时、睡前1小时,全家都放下手机,爸爸带头陪孩子聊天、看绘本(小学生)、聊学校的事(中学生),让孩子感受到“不看手机也能很开心”。   - **在孩子面前“少刷无意义内容”**:如果爸爸需要用手机工作,可以跟孩子说明:“爸爸现在要处理工作,用1小时手机,之后陪你玩积木/打球。” 让孩子明白“手机是工具,不是玩具”,而不是看到爸爸一直刷短视频、玩游戏。   第三步:和孩子“一起定规则”,别搞“单向禁止” 孩子对“被强迫的规则”会本能反抗(比如你说“每天只能玩1小时”,他会偷偷玩2小时),但如果让他参与制定规则,他会更愿意遵守。爸爸可以这样做:   1. **找个“孩子心情好”的时机聊**:比如周末一起打球后、睡前聊天时,别在孩子刚被批评、或正玩得开心时提。   2. **先“认可”再“商量”**:不说“你玩游戏太多了,必须改”,而是说“爸爸知道你玩XX游戏很开心,打赢的时候肯定特别有成就感对不对?不过咱们要是玩太久,眼睛会累,作业也没时间写,咱们一起想想怎么安排时间,既能玩到游戏,又不影响学习和休息,好不好?”   3. **规则要“具体、可操作”,别太苛刻**:     - 比如小学生:“周一到周五,写完作业可以玩30分钟;周末每天玩1小时,分两次玩(上午40分钟,下午20分钟),到时间就停下来。”     - 比如初中生:“每天上网时间不超过1.5小时,其中学习查资料的时间不算;晚上10点后手机交给爸爸保管,早上再还你。”   4. **加“正向激励”,少用“惩罚”**:如果孩子遵守规则,就给“他想要的奖励”(比如周末陪他去公园放风筝、买一本他喜欢的书、多玩一次桌游);如果没遵守,也别打骂,而是“减少一次玩的机会”(比如下次少玩10分钟),避免让孩子觉得“戒网瘾是件痛苦的事”。   第四步:用“现实快乐”替代“网络快乐”,让孩子“主动想放下手机” 孩子沉迷网络,本质是“网络能给的快乐,现实里没有”。爸爸要做的,就是帮孩子在现实中找到更有趣、更有成就感的事:   - **从“孩子的兴趣”入手**:如果孩子喜欢玩《我的世界》(建造类游戏),可以买乐高、积木,陪他一起搭房子、搭机器人,让他在现实中体验“创造的快乐”;如果孩子喜欢玩竞技类游戏,可以带他去打羽毛球、乒乓球,让他在运动中感受“赢的成就感”;如果孩子喜欢刷搞笑视频,可以和他一起看搞笑的绘本、演小剧场,让他觉得“和爸爸玩比看视频更有意思”。   - **多陪孩子“做他想做的事”**:比如孩子说“爸爸陪我玩一会儿吧”,哪怕你正在忙,也可以说“爸爸再忙10分钟,之后陪你玩20分钟,好不好?” 很多时候孩子沉迷网络,是因为“喊爸爸的时候,爸爸总在玩手机/忙工作,没人陪他”。   - **帮孩子“拓展社交”**:如果孩子是因为想和同学有共同话题才玩游戏,可以约同学和家长一起周末去公园玩、组队打羽毛球,让孩子在现实中和同学互动,而不是只在游戏里聊天。   第五步:如果孩子抵触、反弹,别硬碰硬,先“退一步”再引导 戒网瘾不是“一步到位”的,孩子可能会有反复:比如今天遵守规则,明天就偷偷玩到半夜;或者你一提“收手机”,他就发脾气、哭闹。这时候爸爸别着急:   - **先“接纳情绪”,再解决问题**:比如孩子哭闹着“我还想玩10分钟”,不说“不行,你怎么这么不听话”,而是蹲下来跟他说“爸爸知道你没玩够,肯定有点不开心对不对?但咱们之前说好的,到时间要停下来,要是今天多玩10分钟,明天就要少玩10分钟,咱们说话要算数,好不好?” 先认可他的情绪,再讲规则,孩子更容易接受。   - **如果孩子严重抵触,先“放宽一点规则”**:比如之前定的“每天30分钟”,孩子完全做不到,就先改成“每天40分钟”,等他适应了,再慢慢减少,避免因为规则太严,让孩子和你“对着干”。   - **严重情况及时求助**:如果孩子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,拒绝上学、吃饭、睡觉,情绪暴躁(比如摔东西、离家出走),甚至影响视力、颈椎,这时候别自己硬扛,可以找学校的心理老师、青少年成瘾干预机构,或者带孩子看儿童心理咨询师,专业人士能帮你找到孩子沉迷的深层原因(比如学习压力太大、家庭关系紧张),给出更科学的引导方法。   最后要记住:爸爸帮助孩子戒网瘾,关键不是“让孩子不碰网络”,而是“帮孩子学会管理网络”,让他明白“网络是工具,不是生活的全部”。过程中多一点耐心,多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,让他感受到“爸爸的陪伴比手机更有趣”,慢慢的,他就会主动放下手机,回到现实生活中。 另外想了解一下:孩子今年多大了?他平时主要是沉迷手机游戏、短视频,还是和同学聊天呀?你之前跟孩子提过“少玩点手机”的事吗?他当时是什么反应呀?

阅读:2次
微信咨询

微信咨询

招生咨询

招生咨询

电话

微信

报名

顶部

左侧浮动图片